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以七娘山为主体,海岸地貌景观带为主要界面,融合旅游接待点、地质资源点、景观资源点,形成了“一核”、“一带”、“三点”的“113”格局。园区地形地貌类型丰富,从海洋到高山可以划分出海底、滨海沙滩、泻湖平原、冲积台地、丘陵和低山区。园区地貌以丘陵为主,森林茂密,山峰层峦叠嶂,山岭临岸陡立,七个山峰错落排开。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成立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公园概念为大鹏半岛地理区域,地质遗迹保护范围达150平方千米。公园专属管理范围是南澳七娘山及其外围部分区域,占地50.8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7.8公里,是 “纯公益,全免费”的科学公园,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下设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管理。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有典型的古火山地层岩相剖面外,还有火山穹丘、火山锥、古火山口、火山柱(针)等古火山遗迹,以及石泡流纹岩、旋涡状流纹岩等火山岩石,是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活动演化阶段重要的地质遗迹。公园范围内的海岸地貌类型齐全,海积地貌有沙滩、沙堤、泻湖;海蚀地貌包括有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柱等。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大鹏半岛中南部,与市区相距约50千米,西与香港隔海相望,北与惠州海域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6′00′′~114°37′20′′,北纬22°27′00''~22°36′20′′,总面积达150平方千米 ,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范围50.87平方千米,海岸线67.8千米,园区南至怪岩,东抵海柴角一线,西面和北面均以水头沙英管岭化石群遗迹边线为界。由于公园占地面积大,跨度大,山高林密,原生景色优美,吸引无数登山探险爱好者前往登山探险,容易引起山火和人员跌落等突发事件。因此森林防火、应急救援形势十分严峻。而园区早期的通信系统建设,存在信道资源饱和、通讯范围不够,又因山高路险,不能依靠传统有线通信网络等情况。园区除了需要克服景区范围大,地域复杂,游客分布广泛而散、障碍物的通信阻隔外,往往既面临着如何实现园区全方位/多部门互联互通、及时掌握巡更人员的定位及轨迹作业等问题,更面临着应急突发安全事件如何满足职能部门统一指挥调度管理的难题。
煜焜科技DMR IP互联景区指挥调度系统综合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园区主要通信业务群体:安保、卫生保洁、工程维护、森林消防等、后勤保障等多个部门。构建园区日常勤务、监管调度及区域巡检等联动指挥体系,推进园区管理及指挥调度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通过建立园区智能化数字指挥调度系统,及时、有效地整合旅游管理信息,为园区的日常管理提供服务,并对园区管理者进行决策辅助。同时又能提升园区在应对各类旅游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以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真正做到“联得上、呼得应、调得动”。
此外,方案可在园区的防火塔架设室外天线,对园区地面进行信号覆盖,信号覆盖半径可达到10公里左右。主要覆盖园区范围内的所有园区及办公区域,根据现场实际现场勘测情况,确定基站最佳架设位置,现拟在景区高点建设基站设备。根据园区以七娘山为主体结合VHF特点是绕射性好,因而采用VHF频段设备。
对于部分山下园区等信号弱的地方,基于终端在系统中的注册信息,系统可实现智能IP互联,站内通信只启动本站中继,跨站单呼只启动两个站点的中继,跨站组呼只启动有该组呼所属终端的站点中继。
方案优势
语音业务功能
可进行单呼组呼全呼调度指令下达进行各项事务的处理,多通道传输确保指挥中心与执勤人员实时调度及通话的畅通。终端手台采用了先进窄带语音编解码技术和数字纠错技术,无论是在嘈杂的环境中,还是在覆盖范围的边缘地带,均可获得清晰的话音。而AGC技术的利用,也极大优化了语音接收效果。
调度指挥功能
该系统具有在线实时调度和多通道通信传输,能够高效、准确的对园区各部门人员进行有效的调度,在实际应用中,管理者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多级别、多组别的通信进行全呼、组呼指挥。
人员定位功能
基于GIS数据和终端卫星定位功能,系统可以实时显示终端位置信息。园区管理层可以在园区地理信息系统上准确无误的显示人员、车辆、终端的具体位置和名称等相关信息,实时监控人员、车辆、设备,实时在地图上自动更新其定位位置。
应急报警功能
如遇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准确地与管理中心报告事由或险情以及事发地点,管理中心可快速锁定人员实时位置,即时准确的通知就近人员给予援助,并可由调度中心实现遥控监听的功能。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以七娘山为主体,海岸地貌景观带为主要界面,融合旅游接待点、地质资源点、景观资源点,形成了“一核”、“一带”、“三点”的“113”格局。园区地形地貌类型丰富,从海洋到高山可以划分出海底、滨海沙滩、泻湖平原、冲积台地、丘陵和低山区。园区地貌以丘陵为主,森林茂密,山峰层峦叠嶂,山岭临岸陡立,七个山峰错落排开。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成立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公园概念为大鹏半岛地理区域,地质遗迹保护范围达150平方千米。公园专属管理范围是南澳七娘山及其外围部分区域,占地50.8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7.8公里,是 “纯公益,全免费”的科学公园,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下设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管理。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有典型的古火山地层岩相剖面外,还有火山穹丘、火山锥、古火山口、火山柱(针)等古火山遗迹,以及石泡流纹岩、旋涡状流纹岩等火山岩石,是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活动演化阶段重要的地质遗迹。公园范围内的海岸地貌类型齐全,海积地貌有沙滩、沙堤、泻湖;海蚀地貌包括有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柱等。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大鹏半岛中南部,与市区相距约50千米,西与香港隔海相望,北与惠州海域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6′00′′~114°37′20′′,北纬22°27′00''~22°36′20′′,总面积达150平方千米 ,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范围50.87平方千米,海岸线67.8千米,园区南至怪岩,东抵海柴角一线,西面和北面均以水头沙英管岭化石群遗迹边线为界。由于公园占地面积大,跨度大,山高林密,原生景色优美,吸引无数登山探险爱好者前往登山探险,容易引起山火和人员跌落等突发事件。因此森林防火、应急救援形势十分严峻。而园区早期的通信系统建设,存在信道资源饱和、通讯范围不够,又因山高路险,不能依靠传统有线通信网络等情况。园区除了需要克服景区范围大,地域复杂,游客分布广泛而散、障碍物的通信阻隔外,往往既面临着如何实现园区全方位/多部门互联互通、及时掌握巡更人员的定位及轨迹作业等问题,更面临着应急突发安全事件如何满足职能部门统一指挥调度管理的难题。
煜焜科技DMR IP互联景区指挥调度系统综合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园区主要通信业务群体:安保、卫生保洁、工程维护、森林消防等、后勤保障等多个部门。构建园区日常勤务、监管调度及区域巡检等联动指挥体系,推进园区管理及指挥调度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通过建立园区智能化数字指挥调度系统,及时、有效地整合旅游管理信息,为园区的日常管理提供服务,并对园区管理者进行决策辅助。同时又能提升园区在应对各类旅游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以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真正做到“联得上、呼得应、调得动”。
此外,方案可在园区的防火塔架设室外天线,对园区地面进行信号覆盖,信号覆盖半径可达到10公里左右。主要覆盖园区范围内的所有园区及办公区域,根据现场实际现场勘测情况,确定基站最佳架设位置,现拟在景区高点建设基站设备。根据园区以七娘山为主体结合VHF特点是绕射性好,因而采用VHF频段设备。
对于部分山下园区等信号弱的地方,基于终端在系统中的注册信息,系统可实现智能IP互联,站内通信只启动本站中继,跨站单呼只启动两个站点的中继,跨站组呼只启动有该组呼所属终端的站点中继。
方案优势
语音业务功能
可进行单呼组呼全呼调度指令下达进行各项事务的处理,多通道传输确保指挥中心与执勤人员实时调度及通话的畅通。终端手台采用了先进窄带语音编解码技术和数字纠错技术,无论是在嘈杂的环境中,还是在覆盖范围的边缘地带,均可获得清晰的话音。而AGC技术的利用,也极大优化了语音接收效果。
调度指挥功能
该系统具有在线实时调度和多通道通信传输,能够高效、准确的对园区各部门人员进行有效的调度,在实际应用中,管理者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多级别、多组别的通信进行全呼、组呼指挥。
人员定位功能
基于GIS数据和终端卫星定位功能,系统可以实时显示终端位置信息。园区管理层可以在园区地理信息系统上准确无误的显示人员、车辆、终端的具体位置和名称等相关信息,实时监控人员、车辆、设备,实时在地图上自动更新其定位位置。
应急报警功能
如遇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准确地与管理中心报告事由或险情以及事发地点,管理中心可快速锁定人员实时位置,即时准确的通知就近人员给予援助,并可由调度中心实现遥控监听的功能。